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您位于: 首页 → 中心通讯

AI大模型与公证行业融合的机遇、挑战与创新

AI大模型与公证行业融合的机遇、挑战与创新

 

万晓雯

上海市新虹桥公证处知识产权服务部部长

 

近几年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语义理解、逻辑推理和生成能力,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服务模式。我始终认为,公证书属于最高的证据等级,公证处具有超然的地位,用新技术推进行业发展,由公证处作为技术平台的所有者,公证公信力、制度监管的约束力,最终指向了可信度。

因此,公证行业作为社会信用的基石,更需要主动拥抱这场AI大模型带来的技术变革,以技术创新驱动服务升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智能、更可信的法律保障。当然带来技术驱动的效率提升和创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法律、伦理和技术安全等挑战。

一、机遇

目前,无论是从公证证词模板的设定、基本的翻译、还是电子公证书、电子签名技术的运用等,上海智慧公证平台其实已经在利用技术带给公证员革新与便利,而AI大模型技术的引入,无疑将会打开新的局面。

(一)提升效率。自动化的文档处理功能,AI大模型可自动审核合同、文件等公证材料的合规性,识别逻辑漏洞或格式错误,减少人工重复劳动。例如运用DeepSeek+AIPPT功能制作PPT,大幅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二)智能问答与咨询。AI可为我们的当事人提供7×24小时解答公证流程、材料准备等常见问题,分流80%的重复咨询。尤其是现在的“一网通办”平台,部分公证处成立了专业团队,提供线上公证服务,其实还是在大量地处理一些重复问题,那么AI就能帮助到我们。与此同时,在涉外公证服务领域,年轻公证员普遍具备英文交流能力,能应对基本沟通需求但是当遇到复杂的业务场景或者英文口语表达没有那么流利时,就无法与当事人进行很好的交流,AI大模型的跨语言能力可快速翻译,给公证人员提供语言交流帮助。

(三)风险控制增强,防伪与真实性验证。通过技术手段,AI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可分析签名、印章、文件篡改痕迹,辅助公证员识别欺诈风险。

二、挑战

机遇的同时,我们又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挑战?以一句“出生公证如何办理?”为例,科大讯飞星火、百度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豆包腾讯元宝Kimi智能助手上分别给出了不同层次的答复。科大讯飞星火提到了线上办理的方式;百度文心一言对于需要到户籍地、经常居住地公证机构办理给出了明确的答复;通义千问提到了办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如涉及外国人的身份材料;豆包涵盖了上述情况,但内容较为模糊,语言较为简单;腾讯元宝提到了领事认证;Kimi智能助手内容涵盖较少;DeepSeek整体思路更接近公证员的思路,以一般为先,特殊为辅,先说材料再说翻译+认证,然后通过常规问答解决特殊问题。

所以各大AI给出的答案到底是否正确?DeepSeek自发布到出圈,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它强大的思考能力,以及它的“瞎扯”能力。

这就首先需要有法律效力与责任的界定,AI生成的公证文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出现错误,责任是归属于公证机构还是技术提供商?

(一)审核标准。我们说公证的核心职能是“证明真实”,即通过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权威证明。而AI大模型生成的数据存在生成性、黑箱性、可篡改性的几个特性,因此AI生成数据无法直接被采信为公证证据,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验证+法律审查”双重机制。

(二)数据来源、安全与隐私风险。通过上述举例,我们能发现,如果引用AI大模型去解决基本的公证问答,其底层数据的建构是需要公证机构来把关的,当然这也需要依据应用的场景模型而定。互联网上的数据千差万别,真真假假,作为AI也不能分别真假,哪怕加之于它的思考,也未必能保证是真实可靠的数据。

因此,公证机构在与技术公司合作的时候,需要构建“可控式”研发模式+“权责锁定”的合作方式,包括采用“数据不出域”模式,公证机构本地部署服务器,技术公司仅提供算法支持,无权直接接触原始数据,并且在确保数据不离开公证机构服务器的情况下训练AI模型。

(三)伦理与信任。公证的核心是公信力,AI的黑箱性可能引发公众对公正性的质疑。需通过技术透明化重建信任。构建“AI处理标准化流程+人工审核”的分级服务体系,保留公证员的最终决策权。

(四)公证角色重塑。一些简单公证工作可能被AI替代,公证员需转型为“复合型法律顾问”,侧重复杂公证案件处理、伦理判断。培养“法律+技术”复合型公证员,增设AI伦理、数据安全等培训课程,推动职业能力升级。培养“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公证服务团队,让公证员从“操作者”升级为“管理者”与“监督者”。

三、创新应用场景

(一)目前公证机构应用的AI大模型技术最为常见的是区块链存证领域,除此之外,公证机构可以研发智能辅助公证系统,就如前面所说的,自动提取合同关键条款(如金额、期限、违约责任),标记潜在风险点,提升效率。

(二)研发虚拟公证员助手,AI化身“数字助理”,在视频公证中实时监测当事人微表情、语音波动,提示公证员关注异常行为(如胁迫签署迹象)。又如在远程视频公证中,公证员如何辨别AI人,通过AI打破AI

AI大模型正在重构公证行业的服务逻辑,其核心价值并非取代公证员,而是通过人机协同释放更高效率与精准度。未来,公证机构需在技术创新与法律伦理之间找到平衡点,最终实现“技术赋能公证,智能守护信任”的愿景。

                      

 



© 2008 Centre sino-français de Formation et d’Echanges notariaux et juridiques à Shanghai.

版权所有 2008 上海中法公证法律交流培训中心

沪ICP备17007739号-1 维护:睿煜科技